物聯網平臺技術
物聯網平臺技術白皮書
■ 技術發展趨勢
在第四次數字革命的浪潮下,所有物端設備正從孤立的個體變成有感知、會表達的物聯網世界的組成元素。物聯網時代百億規模設備的在線化、智能化將對物理世界進行重塑。5G RedCap、Wi-Fi HaLow等前沿通信技術將加速物聯網(IoT)> 人工智能物聯網(AIoT) > 數字孿生 > 元宇宙的轉化進程。預計2025年我國物聯網連接數將近200億個,萬物感知互聯、海量連接將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進程,最終實現智能化。
■ 技術架構
物聯網平臺是一個集成了設備管理、數據安全通信和消息訂閱等能力的一體化平臺。向下支持連接海量設備,采集設備數據上云;向上提供云端API,服務端可調用云端API將指令下發至設備端,實現遠程控制。
■ 面臨的業務挑戰
端側碎片化
傳統的數字化建設歷經了幾十年,終端類型、鏈路協議標準、上下游角色、商業利益保護等因素導致物聯網碎片化非常嚴重,很難有一個角色或一家公司能夠將物聯網所有環節全部覆蓋。物聯網生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,促進了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,越來越多的角色進入該產業鏈。物聯網平臺作為紐帶橋梁帶動萬物感知、萬物互聯、萬物智能,從而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、生態化、協同化。
海量數據 無論客戶需求和場景如何變化,最終的目標是降本提效,業務創新。數據是物聯網平臺的核心,如果一臺風力發電機組每隔1秒鐘采集一次數據,那么1000臺機組3年產生的時序數據將是700TB?,F有的公有云無法提供如此龐大的時序數據庫,資費更是高到無法使項目落地。這就迫切引發了對怎樣治理數據,數據怎樣分級存儲,以及數據如何更高效的清洗與萃取等問題的思考。據預測,五年之內,物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將占世界數據總量的90%以上,海量數據成本壓力帶來了技術挑戰,也帶了巨大的創新和發展空間。 | 復雜性 基于基礎設施運營經驗構建的物聯網平臺,需要滿足全部的PaaS平臺全域場景能力,無法實現抽象與學習成本之間的平衡,復雜性仍然是最大的痛點,適當的規劃和準備仍然是關鍵。 | |
安全性 物聯網賦予了設備以及業務更大的空間,與此同時,各種數據也容易遭受外部攻擊。如果不能確保數據安全可靠地傳輸,其后果可能是致命的,不僅僅是財務損失,甚至涉及到人身安全。 | ||
■ 技術優勢 | ||
·零接觸配置 允許企業對大批量的物聯網設備進行自動化部署,快速完成初始化注冊上云。 | ·抽象的實體模型 提供豐富的服務器端 API,可以安全的方式配置、監控IoT 實體,并定義設備、資產或任何其他實體之間的關系。 | |
·規則鏈引擎 支持數據過濾、增強、轉換、處理等多達55種節點類型。通過節點的組合,能對設備上傳的數據以及各類實體的生命周期事件進行處理,靈活實現各種業務流和工作流。 | ·無代碼開發應用/方案模板 提供13個類別多達90多種可視化部件,無需任何編碼基礎即可在幾小時內完成專屬的可視化儀表盤設計,動態展示所有數據。 |
■ 應用場景
智慧能源:能源監測和效率分析
智慧農業:遠程土壤水肥一體化、產品和設備監測
智能物流:物流車隊跟蹤和管理
智慧城市:空氣質量、地勢、公共水泵、水質監測;城市部件(路燈、井蓋、消防設施)的實時監測
智慧零售:控制食品儲存質量、室內環境和安全
■ 萬創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
萬創云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包括移動設備管理平臺(BlueSphere MDM)和工業物聯網云平臺(BlueSphere IIoT),其核心價值是幫助企業快速、全面、安全地構建一體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模板/應用,將端側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與企業的業務特性融合,促進企業高效低成本的運營。
微信訂閱號
微信服務號
訂閱 Vantron Newsletter